一,、凸凹模的維護
1,、凸凹模拆卸時,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,,以便后續(xù)裝模時方便復原;有加墊或者移位的,,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并做好記錄,。
2、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,,并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;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,。
3、針對修磨凸模后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,,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,。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,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,,是否需要研磨刃口,。
4、組裝凸模時,,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,,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余量。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,,再用平鐵塊置入凹模面上,,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,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,,凹模底部要倒角,。裝好后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,。
5、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后,,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,,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,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,,落料孔是否堵塞,,新?lián)Q零件是否需要偷料,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,,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,。
6、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,,鎖緊時應從內(nèi)至外,,平衡用力,,交叉鎖緊,,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,再鎖緊另一個螺絲,,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,,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。
二,、脫料板的維護
1,、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,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,。遇拆卸困難時,,應檢查模具內(nèi)是否清理干凈,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,,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,,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,切不可盲目處置,。
2,、組裝脫料板時,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干凈,,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,,將其平穩(wěn)放入,再用雙手壓到位,,并反復幾次,。如太緊,應查明原因(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,,各部位是否有損傷,,新?lián)Q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,位置是否正確),再做相應處理,。
3,、固定板有壓塊的,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讓位是否足夠,。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,,長時間沖壓產(chǎn)生壓痕,當壓痕嚴重時,,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,,造成產(chǎn)品尺寸異常不穩(wěn)定等,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,。
4,、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,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,,其精密導向平穩(wěn)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,,須加以維護。
三,、模具間隙的調(diào)整
1,、模芯定位孔因?qū)δP绢l繁多次的組合而產(chǎn)生磨損,造成組裝后間隙偏大(組裝后產(chǎn)生松動)或間隙不均(產(chǎn)生定位偏差),,均會造成沖切后斷面形狀變差,,凸模易斷,產(chǎn)生毛刺等,,可透過對沖切后斷面狀況檢查,,作適當?shù)拈g隙調(diào)整。
2,、間隙小時,,斷面較少,間隙大時,,斷面較多且毛邊較大,,以移位的方式來獲得合理的間隙。調(diào)整好后,,應作適當記錄,,也可在凹模邊作記號等,以便后續(xù)維護作業(yè),。
3,、日常生產(chǎn)應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較佳狀況時的料帶,如后續(xù)生產(chǎn)不順暢或模具產(chǎn)生變異時,,可作為模具檢修的參考,。
4,、另外,輔助系統(tǒng)如頂料銷是否磨損,,是否能頂料,,導正釘及襯套是否已磨損,應注意檢查并維護,。
四,、導向部位檢查
1、導柱,、導套配合間隙如何,,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,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(tài)是否正常,,應作檢查,。
2、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,,使模具的精度降低,,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(xiàn)問題,必須作適當保養(yǎng)以及定期的更換,。檢查導料件的精度,,若導正釘磨損,,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,,必須進行更換。檢查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的狀況,,看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,,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,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,,否則,,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(chǎn)不順暢。
五金沖壓連續(xù)模的四大維護注意事項

展開閱讀全文